首先,他們結合特色列表和P FMEA,選擇某產品的步長φ55.01(0/+0.03)開始SPC的試運行,并使用X-R圖進行分析。
第二步是開始準備實施X-R圖-測量系統分析。方案內容為:選取10個機加工工件作為測量樣本,選取包括機檢員在內的3名檢驗員,分別進行3次測量,記錄測量結果,使用0.02*150的游標卡尺。
但在實際測量過程中,由于目前50臺/天的產品產量還沒有形成一定的批量,也沒有形成一套穩定的人、機、料、法、測、環境的模式,測量后計算的%R&R值為93.43%。
沒有達到要求!
然后小李仔細分析了測量過程,發現主要有三個問題:
1.人事問題
除了在這個過程中只有一個檢驗員外,被選中的檢驗員是工廠的新檢驗員和另一個過程中的另一個檢驗員,他們都沒有做過步長的檢驗。
2.儀器問題
游標卡尺的精度為0.02毫米,是公差的1/3。加上測量器讀數的誤差,不能滿足產品要求。
3.選樣
選取的樣品直接從一批剛加工合格的產品中選取,尺寸值不篩選,樣品的數值范圍不反映實際加工值的變化范圍。
根據以上分析,小李組織重新實施MSA:重新培訓新的檢測人員,統一測量方法(在同一位置以120度間隔測量三點的平均值),使用精度為0.01毫米、規格為50-75毫米的千分尺,選擇昨天檢測人員檢測出的超差產品對檢測結果進行測試。雖然結果不符合要求,但%R&R值為40.36%,但該值已大幅下降,這表明樣品的變化對結果有很大影響,測量工具的重復性和再現性分別為28.56%和28.51%。
經過再次分析總結,工程師小李認為%R&R值超差的根本原因是總測量偏差仍然沒有覆蓋生產過程偏差。重新研究產品的波動范圍:在不選擇樣品的情況下,確定正常加工過程中產品尺寸變化的最大和最小范圍,再次現場實施MSA,記錄測量結果,計算結果為9.89%,小于10%,評價合格。因此,修改檢驗文件等。,明確測量設備和測量方法,同時對所有檢驗員進行培訓,檢查其檢驗能力,確保MSA始終符合要求。
這不容易!
接下來,我們將開始控制圖分析階段和控制階段。
這時,是王展示自己才能的時候了:
小王首先分析了人、機器、材料、方法、環境和產品步長的測量。根據加工設備、生產班次、生產線計劃安排等特點,在研究取樣頻率后,初步確定從第一次檢驗開始,每三小時取樣5個產品。
收集現場數據,做控制圖如下:
X-CHART
R-CHART
對控制圖的分析表明,生產過程中存在異常因素。
平均值不僅有多余的點,而且平均值也在減少,導致尺寸減小的因素一直影響著生產和加工。極差圖顯示兩點已經超過控制上限,有明顯的周期。
根據實際加工情況的調查,在此過程中有兩臺設備同時加工。考慮到現場測量的方便性,采樣測量位置安排在后期工序,因此對兩個裝置生產后混合的產品進行測量。根據機器單獨采集的數據,一臺設備(A設備)的CPK為0.76;另一臺機器(設備B)連續采樣,計算出CPK為1.66?,F場檢查分析時發現,設備A有兩個夾具進行加工,其中一個磨損嚴重,夾緊后產品晃動,加工工件尺寸波動較大,修復夾具后重新取樣(如下圖所示)仍不穩定,控制圖仍有異常。但追溯生產過程記錄,未發現具體原因,決定暫時關閉設備A進行檢查。
X-CHART
R-CHART
小王要吐血了。這個關鍵過程只剩下一個獨生子女!好在生產節拍能跟上,不然生產經理會堵門!
但是!設備B會不負眾望嗎?數據說話了:
對設備B生產的產品進行抽樣,制作控制圖,如下。雖然有一定的期限,但總體評價應該是可以接受的。還好,還好……
X-CHART
R-CHART
小王和小李已經初步完成了控制圖的分析階段,可以將管控范圍擴展到生產現場監控。當然設備A的分析和改進還在進行中。
上一篇:試驗設計好幫手--Minitab
下一篇:基于DOE試驗設計科學養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