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環節要解決的問題是:
①問題是什么,機會是什么?
②項目工作范圍是什么?
③團隊的工作方法有哪些限制?需要做出的決定有哪些限制?
④項目如何為組織做出貢獻或為組織增加價值?
⑤改善的目標是什么?
⑥項目組的成員有哪些?
⑦團隊制定了什么計劃來完成項目?
⑧團隊采取什么流程來完成項目?
在定義階段結束時,團隊應該得到以下結果:
①商業案例(如果以前沒有);
②項目章程;
③詳細的流程圖。
2.評估
評估階段的目標是收集相關數據,以具體衡量效益。確定什么會受到項目內容的影響,因為不同的項目有不同的目標。例如,項目啟動的目的可能是:
①根據客戶要求提高部分產品和服務的質量;
②提高資源(如時間、金錢)的利用效率。這個時候,企業本身就是客戶;
③根據具體的經營目標改進一些結果,比如提高安全性,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沒有具體的中心目標——比如減少停工期、增加產量、根據客戶需求提高性能等等——幾乎沒有這樣的項目。其實我們沒見過這樣的項目。因此,在項目改進工作中,不同的目標對績效評估的要求是不同的。
在任何情況下,團隊都需要收集與關鍵變量相關的數據,并有助于調查變化的根源和原因。在評估階段之后,團隊應該得到以下結果:
①數據收集計劃;
②收集數據(通常稱為“樣本”),可用于分析和了解過程中的績效變化。確保數據正確可靠,這樣下一階段才能成功;
③根據客戶需求(或項目要實現的業務需求)的過程能力陳述。
3.分析
分析階段的目的是解決以下問題:
①流程是否穩定?它得到控制了嗎?
②流程中的浪費發生在哪里?
③團隊正在解決一些問題。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④我們關注的變異原因是什么?
在分析階段之后,團隊應該得到以下結果:
①了解當前流程中可以消除浪費的地方;
②已驗證的問題/變化原因,如果處理得當,可以幫助團隊實現預期的改進目標。
4.改進
改進階段的目的是解決以下問題:
①什么方法會消除過程中的浪費?
②處理問題或變異原因的最佳方案是什么?
③如何實施這些方案?
在改進階段之后,團隊應該得到以下結果:
①一個解或一組解;
②解決方案實施計劃,包括技術變更和利益相關者的輸入。
5.控制
控制階段的目的是解決以下問題:
①如何保證所有相關員工都能始終按要求應用新流程?
②如何長期監控績效,保證持續改進?
③過程異常怎么辦?
控制階段結束后,團隊應該實現以下結果:
①設計新的更有效的流程,并將其納入標準操作程序和培訓;
②制定過程性能檢查計劃;
③制定季節變化計劃。
人們經常會問一個問題:“流程中的每一步都要執行嗎?”DMAIC的五個步驟是強制性的,不可或缺的,而大步驟中的小步驟可以適當選擇。例如,團隊可以不經試驗就實現解決方案,它仍然可以從宏觀角度完成“改進”(即DMAIC中的“我”)步驟。在這種情況下,有一點是明確的:團隊在決定跳過“小步驟”時必須小心謹慎。慎重選擇,有理有據的選擇,這樣才能保證項目每次都會有一個成功的結果。
上一篇:企業如何建立6sigma管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