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格瑪提高質量有兩種方法:提高現有系統的性能和提高系統本身。提高現有系統的性能大多可以由員工單獨完成。例如,操作員可以調整機器。研究表明,5%-15%的改善是由于這種改善行動。剩下的85%-95%的提升,要靠系統本身的提升,系統的提升需要團隊的努力。因此,大多數質量改進活動是由團隊實施的。和其他事情一樣,只有更好的理解團隊運作,才能讓六西格瑪團隊運作流程更高效。
1.流程改進團隊
過程改進團隊專注于改進過程的一個或多個重要特性,如質量、成本、生命周期等。關注整個過程,而不是過程的某一部分。流程是一個鏈條,整合了一系列能帶來增值的活動。流程有開始狀態和結束狀態。例如,制造過程始于采購,止于產品交付。通常,增值過程涉及組織的許多部門。
流程改進團隊負責漸進改進(KAIZEN)和劇烈變化(重組)。團隊由平日與流程密切相關的成員組成。團隊成員通常需要向不同的上級匯報,他們在組織結構中可以處于不同的層級。過程改進項目必須由過程領導者批準,過程領導者通常是組織的最高領導者。流程改進團隊必須首先獲得授權來改進流程。
2.工作組
工作組專注于改進特定的工作領域。這些工作領域通常屬于一個部門或一個單位,流程負責人通常是部門經理。團隊成員通常處于組織結構的同一級別,通常向上級報告。工作組的所有成員都應接受質量控制技術的培訓,并得到管理層的支持。這里的理念是所有員工都應該為質量改進做出貢獻,工作組是一個為員工提供貢獻機會的機制。
質量圈是工作組的一個例子。品質圈起源于日本,日本企業大規模使用品質圈。美國也試圖大規模使用質量圈,但只取得了有限的成功。不可否認,質量圈是現代質量改進工作組的歷史先驅。研究揭示了質量圈的大量成功因素,這些因素對于其他類型工作組的有效應用是不可或缺的。質量圈是一群致力于持續改進所轄工作流程的員工。為了確保質量圈的成功,必須首先完成以下步驟:
①從高層領導到主管領導,都必須對組織的目標有清晰的認識。組織中的每個人都必須致力于幫助組織實現這一目標;
②高層領導必須有一個能有效處理公司內部各種問題的組織體系,如質量、成本、生命周期等。
③關注流程,而不僅僅是內部政策和關系報告;
④參與者必須接受合作技能的培訓(例如,團隊工作、團隊動力、溝通和表達技能)。這些不僅適用于質量圈的成員,也適用于工作區域的主管和經理。
⑤參與者必須接受解決問題技能的培訓(例如,傳統的質量控制工具、頭腦風暴法等。);
⑥部門管理必須支持和鼓勵質量圈。
但是,質量圈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只要有合適的公司環境支持,無論應用在哪里,都是可以成功的。但是,對于大多數公司來說,他們并沒有一個合適的企業環境,70年代的西方商業組織也沒有一個適合應用質量圈的環境。簡單地把質量圈嫁接到傳統的指揮控制層級結構中,質量圈就起不到任何作用。美國質量圈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也是工作組申請失敗的原因:
①美國公司的質量圈是孤立的,不是公司質量控制措施的組成部分。因此,這樣的質量圈通常不能有效地解決涉及公司其他領域的問題,因為在其他領域沒有可用的資源;
(2)主要負責人變更金額。導致對質量圈的領導和管理支持不一致;
③致力于質量圈的員工變動頻繁。如果不能保證優質圈成員的穩定性。質量圈不可能是一個有效的團隊。建立一個有效的團隊需要很多時間。
3.自我管理團隊
除了過程改進團隊和工作組,還有許多其他形式的團隊和組與六西格瑪相關。自我管理團隊是一種重新整合工作、扁平化組織結構的方式。如果實施和管理得當,質量改進和生產率提高的結果是可以實現的。如果執行不當,會導致很多問題。
自我管理團隊通常承擔一些傳統企業中管理層承擔的職責,包括制定計劃、安排工作、雇傭工人和績效評估等等。雖然自我管理團隊很難成功實施,但成功實施的結果是吸引人的。它將帶來更有效的組織、更高的員工士氣和更好的質量。成功的幾個先決條件是:
①溝通和傾聽
鼓勵雙向、真誠、開放、頻繁的交流。員工知道的越多,就越信任這個項目,精力也越旺盛。
②培訓員工
不斷用各種方式教育員工,是讓員工有主人翁意識的基礎。如果一個員工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為什么要這樣做,不同的方式有什么區別,那么,不要指望這個員工會把自己當成企業的主人,為企業行使主人的責任。
③讓員工加入團隊。
當組織決定創造積極的工作環境時,許多員工不知道團結合作所需的技術方法。團隊使員工能夠參與直接影響他們的決策和實施。
④信任員工。
即使團隊的決定不是你想要的,也要支持團隊的決定。信任團隊,允許失敗。
⑤提供反饋
及時發現員工做得好的地方,經常向員工表示感謝,作為對員工努力和成績的一種贊美。用一切可能的方式與員工分享團隊的榮譽。經常向員工提供詳細的績效反饋表(包括成績和不足)。
4.輔助技術
外部六西格瑪團體援助并不總是必要的。雖然外部援助可以帶來可觀的收益,但也會導致成本增加,所以組織應該仔細分析外部援助的利弊。以下指導原則可用于判斷是否需要外部援助:
(1)不信任或偏見——當存在明顯的不信任或偏見時,應考慮引入公正的局外人來協助團隊;
(2)協助——外部協助人員的參與可以鼓勵那些對項目感到膽怯和膽怯的員工;
(3)敵意——個人與組織之間的敵意會因為外人的參與而減輕;
④問題定義——如果問題很難定義,或者不同團隊給出的定義不一樣,那么就需要一個公正的傾聽者和分析師來幫助組織對問題形成統一的看法;
⑤人力的限制——引入外部人員指導團隊運作過程,可以使內部成員集中精力解決問題,取得更好的效果;
⑥復雜或新奇——在復雜或新的環境中,外部專家的協助能更好地幫助團隊發揮成員的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六西格瑪助理應具備以下四種基本能力:
(1)參與問題解決和決策全過程的能力;
②使用能夠支持團隊社交過程和認知過程的程序;
(3)在論點和價值問題上保持中立;
④尊重團隊的需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
當助手按照以下原則行動時,可以有效地進行協助:
①從戰略和綜合的角度看待問題解決過程和決策過程,從大量的備選方案中選擇能夠滿足團隊需要、完成手頭任務的方法;
②支持團隊的社交過程和認知過程,幫助團隊成員擺脫大量問題,集中精力解決實質性問題;
③受到所有團隊成員的信任。大家都認同他是中立的一方,沒有偏見,沒有既得利益;
④幫助團隊理解使用的技術。它們有助于改進解決問題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