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服裝制造企業致力于如何加強標準化管理,減少生產損失,控制資源浪費,降低管理成本,控制管理人員頻繁離職成本。影響服裝企業生產管理的主要因素有不同款式、不同品種的工藝難度要求的差異、批量大小的差異、交貨期的長短、市場競爭的程度、企業管理水平的差異、人力資源的狀況,如工人的技術熟練程度、工作態度、員工流動性等。服裝生產企業生產中存在的質量問題,既有外觀不良、縫制不良、面料和包裝不良等被檢服裝常見的質量問題,也有外貿加工服裝常見的規格尺寸不夠、縫紉線色差、線頭、縫制質量差、服裝受潮甚至霉變、熨燙和包裝不良、面料不對、服裝留有斷針等較大的質量問題。
二.六西格瑪服裝制造企業管理的具體實施
第一階段,定義階段
在這個階段,企業應該建立六西格瑪管理項目團隊的實施,并定義團隊內部的各種角色和職責。然后,通過SWOT分析確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客戶需求分析確定影響企業客戶滿意度的關鍵客戶需求特征。其中需要繪制SIPOC圖來識別內外部客戶,通過Kano質量模型分析客戶需求,通過收集數據、親和圖等進一步確定客戶需求。方法。通過分析服裝制造企業的人力資源情況和生產成本結構,確定縫紉生產環節為六西格瑪改善項目,然后成立項目組。
第二階段,測量階段
測量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在分析和改進測量系統的基礎上,確定合理的抽樣方案,對測量對象進行抽樣測量,收集相關數據。首先,企業要畫出流程圖,或者通過因果分析圖、因果矩陣、PFMEA 方法分析過程來識別過程的關鍵改進環節,收集相關數據用于測量系統分析(即測量人、測量工具、測量方法和測量對象的分辨率、偏倚、穩定性、線性、重復性和再現性等。)檢查其狀態是否穩定,根據通過分析生產成本的影響因素與生產環節之間的關系,初步確定影響成本的主要生產因素,通過抽樣相關數據計算企業生產的六西格瑪水平。
第三階段,分析階段
在此過程中,應利用測量數據進行過程能力分析和價值鏈分析,從而了解業務流程和產品的質量水平,找出影響企業績效的根本原因和關鍵因素,進而確定需要改進的關鍵環節。根據魚骨圖分析,縫制過程中的質量問題包括縫制不良、跳線、斷線、污垢、油污、面料殘留、色差、破損、針傷、抽絲、輔料不良、形狀不良、尺寸不良。所有這些缺陷都需要修補,這會增加生產成本。可以通過高頻改善幾個重要缺陷來提高投入產出比。選取產品生產檢驗3~5個月的數據,繪制帕累托圖進行分析,分析影響產品質量的主要因素,如縫制不良、斷線、跳線等。按照“關鍵少數,次要多數”的原則。然后從縫紉人員、機器、面料、操作方法、生產環境等方面。分析了縫紉不良、斷線和跳線的原因,通過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最終確定了主要影響因素。
第四階段,提高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針對分析階段確定的需要改進的關鍵環節,采取適當的改進方法和策略,剔除過程中不增值的環節。同時,通過實驗設計等對影響企業流程績效的關鍵因素的參數進行優化。方法將它們調整到最佳水平,使輸出能達到最佳水平。對分析階段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行抽樣數據收集,如機器壓力與線跡密度的關系、人員熟練程度與返修率的關系等。并進行相關試驗設計,對影響產品質量的關鍵因素參數進行優化并做出相應改進,從而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
第五階段,控制階段
企業應努力將過程改進過程的結果固定下來,形成標準的操作程序和作業指導書,并長期保持較高的績效水平。另外,企業要繪制控制圖,對過程進行監控,不斷改進和完善。其中要確定控制對象和參數、控制點、control 方法策略和采樣方案,然后采集數據,計算上下控制線。將試驗中確定的最優生產要素水平應用于實際生產,形成相關操作規范,并成立監督小組制定相關文件,確保規范的正常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