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工具在正常工作中基本沒用,因為總是充滿了項目能在預算內按時完成的幻想,但實際上能在規定的時間和預算內完成預定任務的項目并不多,很多項目要么時間延遲,要么超出預算,要么沒有實現目標。即使最終完成了,其實也是以犧牲一些目標為代價完成的。當然,說得好聽點,就是調整項目的時間、預算或者其他目標。為了有效控制項目,建議在制定項目計劃時對項目的靈活性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對項目進行調整。
當然,從經驗的角度來看,項目柔性分析的好處是,當項目延期或出現目標缺口時,可以保證高優先級目標的實現,犧牲其他低優先級目標或增加柔性資源的投入。
二.風險管理計劃
項目的生命周期中存在各種各樣的風險,有些風險可能會嚴重導致項目的失敗,因此項目管理要求我們必須能夠提前識別風險并對其進行有效管理。我們通常在項目規劃階段根據已知信息制定風險管理計劃,但如何識別更多的風險需要經驗和方法。風險管理計劃的制定有三個步驟:
1.風險辨認
識別風險其實是最難的部分,因為沒有人能說未來的一切都是可以預見的,而根據黑天鵝理論,小概率風險往往發生在你認為不會發生的時候。一般來說,項目風險來自兩個方面,一是項目管理本身,二是項目的外部風險,如企業戰略調整、行業變化、國家政策變化等。團隊可以通過頭腦風暴來識別風險。
方法:①設定一個主題,提出一些問題,引導思考。比如項目失敗,可能的內部管理原因是什么?如果客戶停止生產,與物流有關的原因是什么?當然,你也可以用SIPOC分析高端工藝,提出工藝問題。比如某一步達不到預期效果可能會發生什么?②頭腦風暴,快速思考5分鐘,嘗試窮盡一切可能;③分類總結。
2.風險評估
對已知風險進行評估,主要從后果的嚴重程度、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及時發現風險的難易程度三個方面評估每種風險對項目的威脅。
第三,建立階段或里程碑報告制度
這種定期匯報機制是根據項目的進度和進度,通過回顧和評估每個階段目標的實現情況,以便在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調整資源和計劃,確保項目目標的完成。一般我們會在項目啟動階段定義會議地圖,其中會包括會議的名稱和類型、頻率、出席人員和會議主題,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常用的方法用于項目監控。
方法:在例會上,必須檢查制定的風險防范計劃中的關鍵定義。符合條件的,必須立即啟動應急預案。一旦發現新的風險,需要立即制定和更新預防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