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優化最早出現在以六西格瑪概念作為核心的品質管理理論中。早期,西方一些國家的企業和管理人士掀起了以“RE”開頭單詞的思想潮流,如Redesign、Reengineering等。近幾年,國內外學者對業務流程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目前對流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程管理、優化方法等方面。六西格瑪黑帶大師將建筑業企業流程優化作為研究對象,結合DMAIC理論分析企業流程中的的冗余過程,將有缺陷的過程和不必要的過程進行消除達到企業流程最優化。鞍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從實際問題出發,以梳理、優化管理流程為研究主線,最終建立了一套適合該企業發展的流程價值創造體系。
本文采用六西格瑪管理理論中的DMAIC方法,對保障房項目的設計流程進行分析與優化。
六西格瑪是一套系統的業務改進方法體系,旨在持續改進企業的流程和績效。它將改進流程、問題分析、持續完善等過程系統化和集成化,對現有的流程進行優化,對需要改進的流程進行分析,流程中若出現不必要或存在缺陷的環節,則可以刪減或者對有缺陷的環節進行更改,實施改進并跟蹤控制。流程優化遵循五階段循環改進法,即DMAIC模式(見圖1)。
(一)界定階段(Define)是六西格瑪DMAIC改進過程的第一步,它是確定標準、尋找和明確問題的一個過程。
(二)測量階段(Measure)是工作的關鍵環節,是以事實和數據為依據進行管理,能進一步明確問題和缺陷,找到關鍵原因并制定改進目標。
(三)分析階段(Analyze)側重于對過程和問題的理解,進而識別問題的原因,尋找問題所在的根源。
(四)改進階段(Improve)是在分析問題實質的基礎上,改善問題以逐漸建立最佳實施方案。
(五)控制階段(Control)是項目團隊維持改進結果的重要步驟,通過制定文檔,記錄更改等形式進行有效跟蹤,并建立過程控制體系。
一般情況下,房地產開發項目的設計流程主要包括立項、設計單位的選擇、方案設計、初步設計、擴初設計、施工圖設計以及相關政府部門的審批等,如圖2所示。
通過對保障房設計流程進行資料收集和分析,確定改進目標:
(1)保障房具有保障性而不具有營利性,它是為特殊人群供給的住房保障,這也使得保障房在我國城鎮住房建設中具有較為特殊的性質。一方面,在滿足前期準備工作的前提下,政府部門對于保障房的批復如立項批復、建設用地許可、規劃部門、消防人防等程序,不像一般開發項目的審批流程一樣需要較長的時間;另一方面,通過分析整個規劃設計階段流程圖,發現工序顯得冗長繁多。經過調查分析得出,很多工序是可以同時進行或者通過改進工序之間的邏輯關系達到優化目的。因此,政府各個部門的相關批復以及設計工作之間的邏輯關系可以作為優化目標。
(2)房地產開發項目設計流程中每個工序的持續時間直接影響總工期和關鍵線路,同時工序的提前完成還可將大量人力、物力更早地投入到其他工序中,因此工序的持續時間也是一個優化目標。
根據問題界定中的結果,確定影響該問題的關鍵因素,對設計流程進行分析,并對冗余及重復的環節進行整理。在實際操作中以下大部分工序工期都比較長,如果能夠穿插并行,可以大幅度減少總工期和總成本,因此要對這些因素進行分析驗證:
(1)規劃設計方案圖紙設計能否與申請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同時進行。
(2)消防人防部門批復、國有土地使用權和工程地質勘查的申請工作能否同時進行。
(3)在工程地質勘查結束前能否開始初步設計工作。
(4)擴初設計和初步設計工作能否同時進行。
(5)能否在獲得相關部門對擴初設計的批復前,將施工圖設計工作模塊化開展。
(6)施工圖紙經相關部門審批前是否能夠開始招投標相關準備工作。
(7)規劃領照和領取施工圖紙審查合格證是否可以同時進行。
在得到初步的測量分析結論后,要詳細研究分析資料和數據,熟悉問題和過程,識別問題產生的真正原因,找到根源,以便徹底解決問題。
(1)保障性住房的特殊性使得在項目立項階段就可獲得規劃要點和用地紅線,因此在選擇設計單位之后進行申請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的同時,就可以開展規劃方案的圖紙設計。
(2)保障房項目屬于“問責工程”,也是重大民生工程,政府部門對于保障房的建設都會給予積極支持,在滿足相關要求的前提下,相關部門的批復一般情況下不會對后期工作有影響。因此,在申請辦理消防、人防、教育部門的批復以及申領國有土地使用權證的同時,就可以提前委托地質勘查單位進行工程地質勘查工作。
(3)建筑結構設計受地質勘查結果的影響,而有些初步設計工作如給排水、電氣、景觀、道路以及綜合管線等方面的設計受地質條件的影響較小,因此可以在獲得地質勘查報告之前提進行初步設計及綜合管線設計工作。若在獲得地質勘查報告后需要對設計作變動的,也只要作局部的調整即可。
(4)一般大型或綜合型的工程項目設計中,在初步設計獲得批準后需要進行擴大初步設計,對初步設計進行深入和細化,使甲方能比較準確的了解設計意圖,為施工圖設計做好準備。在保障性住房設計中,代建方通常會選擇有良好合作關系、具有一定技術實力的設計單位承擔設計任務,也會選擇有經驗的專業工程師負責具體的設計工作。在設計單位與代建方充分溝通的前提下,在經驗豐富的工程師的技術力量保證下,可以跳過初步設計階段,直接進行擴大初步設計。
(5)由于在擴初設計時嚴格按照規劃要求進行,且充分保證了設計質量,因此擴初設計獲得批準的把握性也大,可以在擴初設計報批的同時開始施工圖設計,在擴初設計批復后再根據審查意見做針對性的調整。
(6)一般情況下,在招投標前首先施工圖紙應獲得批準,但規劃、消防、人防及教育等部門對施工圖紙的批復有一個周期,在此期間,可以提前做好招投標的前期準備工作,待施工圖審批通過后立即開始后續招投標的工作。
(7)由于保障性住房項目的特殊性,只要在設計過程中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和要求,保證設計質量,后期的規劃領照通常不會出現問題,因此可以在規劃領照的同時辦理施工圖紙審查的工作。
通過以上對工序之間的改進得到新的設計流程,如圖3所示。
六西格瑪建造就是將六西格瑪管理理論應用到建造行業,本文從設計單位的角度以六西格瑪建造為目標對整個設計流程中的工序尋找優化對象。
在整個設計流程中,大部分的設計結果都需要相關部門的審查批復,而在這個等待的過程中,設計單位往往都無法進行下一步工作,如果充分利用這些等待時間可以大大提高設計單位的效率,因此如何縮短并有效利用這個等待時間成為整個設計流程的優化對象。
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中項目的前期策劃和設計階段是最能將價值發揮到極致的階段,因為設計階段在控制項目后期施工以及價值的體現方面起到決定性作用。從業主角度出發,設計流程以及其工作成果都直接影響到后期施工的各個方面。而設計工作的價值主要體現在:①質量,即設計規劃方案以及圖紙能否滿足設計任務書的全部要求,能否得到業主以及相關部門的批復;②工期,即完成任務交付審批的時間;③成本,即完成設計任務投入的費用。
在設計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資源浪費現象包括安全至上的保守設計、大拆大建設計、盲目求新求異、設計返工等。因此在研究設計流程優化時要注意如何實現以較小的投入達到損失最小的效果。
工期是由多個過程(工序)時間組成的,雖然這些過程并不能簡單的疊加構成工程,但很多過程是可以并行的,本文采用式(1)進行工期與成本的分析:
式中,Ct表示總成本;T表示工期;Tp表示實際工期;m表示組成工期的工序數;cni表示i工序的直接成本(正常持續時間下);βi表示壓縮i工序的持續時間后的費用增加率;tni表示i工序正常持續時間;ti表示i工序的實際時間;a1表示計算工期的獎罰系數(與計劃工期相比);a2表示與計劃工期有關的間接費用系數。
關于質量成本的研究,美國著名質量管理專家朱蘭博士提出了“最佳質量成本模型”,他認為當所有產品100%為良好品時,故障成本為0,預鑒成本趨于∞;當產品能達到一個符合性質量時,此時產品只能使用且故障成本趨近于∞,而預防和鑒定成本非常小;當所有產品的質量等級都趨近于0時,此時索性不予投入建設,對研究也沒有意義。在實際工程中預鑒成本及故障成本是有限度的,假設預鑒成本最大值等于故障成本最大值,即不低于第k個工序的成本基本值Cb(k),按照上述模型和相關假設,對預鑒成本,采用正切函數模型來分析模擬,對故障成本,采用余切函數模型來分析模擬。質量成本模型如式(2):
式中,CQ(k)表示質量總成本;式中第一項表示預鑒成本,第二項表示故障成本;Cbk表示第K個工序的成本基本值;σ1和σ2分別是預鑒成本和故障成本在質量總承包中所占的比例;R(k)表示第k個工序的可靠度(即質量水平);ki(i=1,2)為成本增長系數,根據工程經驗,為研究方便取k1=k2=1。
保障房有著政府的干預性和指導性,對于工期和質量有著嚴格的要求。業主單位往往會找資質高、經驗豐富并有良好合作關系的伙伴單位進行設計合作,使得業主與設計單位的溝通更為密切,因此設計單位可以派有豐富經驗的工程師與業主單位相關專業工程師進行對接,直接進行更加詳細、深入的初步設計,即擴初設計。這樣既保證了設計的質量也不會使成本額外增加,即在式(1)中取β擴=0,tn擴o=t擴o;根據上述條件得:
式中,C0為初步設計與擴初設計的總成本;C1為合并初步與擴初設計后的總成本;經比較發現C0>C1。另外,由于直接進行擴初設計是選用經驗豐富的工程師,確保了設計結果的質量不會降低,因此質量對成本的影響可忽略。綜上所述跳過初步設計而直接進行擴初設計使總成本降低,該方案可行。
由于相關部門的審批周期是不可控的,可考慮對設計環節進行適當的工期壓縮,本文以施工圖紙設計為例進行壓縮。通過對一些設計單位的調查,根據以往的設計經驗可知,施工圖紙的設計時間具有可壓縮性,這里通過成本、工期和質量三大目標之間的關系來驗證壓縮的合理性。
由式(1)可得成本與工期的關系:
通過上述驗證,得出施工圖設計階段對工期進行壓縮,總成本減少,該改進方案可行。同樣,經過分析可知,對于整個設計工作流程中,處于關鍵線路上的擴初設計、環境設計等設計環節進行合理的工期壓縮,都不會造成工期成本和質量成本的增加,因此都是可行的。
綜上所述,以工序之間的邏輯關系作為優化對象進行流程優化,并對比優化前后的設計流程圖,發現經優化后的設計流程變得既清晰明了,在時間、邏輯上也沒有相互重疊的環節,有利于提高設計工作的效率;另外,以項目三大目標--工期、成本、質量關系的工序環節為優化目標,也得出相關環節的工期可以進行合理壓縮,進一步提高設計效率。因此上述優化對于保障房項目設計流程的改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控制階段是維持改進成效的重要步驟,一旦改進完成,就要對過程的實施情況進行監控。通過對保障房設計流程優化,將改進成果標準化,納入管理文件,按照優化流程制定規劃設計管理辦法,建立相關獎懲制度;在優化的設計流程基礎上,規范每一個流程,加強監督反饋,明確各個流程中的關鍵因素,保證流程優化體系的可持續性。
通過對六西格瑪中的DMAIC在保障房建設項目設計流程中的應用,一方面擴大了該理論在建筑行業的應用范圍,另一方面,也以保障性居住區項目設計特殊需求為導向,以工期、質量、成本為優化目標,以工序以及工序間的邏輯關系為優化對象,通過界定、測量、分析、改進和控制5個階段的實踐,得到優化的并適合保障房建設項目的設計流程。從而提高設計效率和建設質量,為推動保障房建設做出貢獻。
(文章來源:網絡)
上一篇:選對項目,六西格瑪就成功了一半!
下一篇:做好營銷,用六西格瑪方法!